上個禮拜一位好朋友兼經記人問我:「父親椎管狹窄,醫生說要開刀,要開嗎?」,所謂椎管狹窄就是脊隨管因老化而狹窄,偶也有人是天生,特徵是『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下肢就會疼痛,但休息一會會好一點。我問了一問情況,她父親從客廳走到廁所腿部就會疼痛,78歲,病史78年了,這屬於嚴重的椎管狹窄,當下我直接回答:『若是兩個以上醫師的建議都要開刀,那可能非開不可了』。

 巧的是,昨天來了一家人兩老一子到辦公室,指明要看AIBI的倒立機,那倒立機本來就是我的玩具,一直放在辦公室,本來由同事在服務他們,剛好我在辦公室就去關心,一聊之下真是父慈子孝的好家庭,孝順的兒子帶著父母,想辦法要解除父親的症狀,原來症狀就又是『椎管狹窄』。父親82歲,有練太極,身體硬朗,前一陣子還去走好幾公里才發現腿會麻會痛,去醫院一檢查發現椎間盤都退化變扁了,核磁共振確認是椎管狹窄,孝順的兒子們已經安排一週後要開刀了,自費需要20幾萬。

雖然我建議如果開刀後就不一定能使用倒立機,但看得出來父親因為自身受脊椎骨疾病所苦,堅持要買回家讓她的老婆、小孩也能使用,溝通過程中我一直表明建議在醫師同意下延緩開刀的時間,先爭取2個月的時間進行積極的健康行為,以保守性治療的方式+倒立懸吊+及脊椎運動+配合正確姿勢,若症狀沒有緩解在開刀不遲,可惜如同大多數椎管狹窄的患者一樣,老先生有看到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後心生恐懼而急著開刀,但臨床經驗告訴我(我曾整過4萬多人的脊椎骨),許多人進行沒有意義的椎管擴張手術,結果在手術之後,他們真正的問題是:經常性的機械性背痛卻依然存在。
 
我還是要聲明,我的意見不一定對的,尊重專業醫師是必要的,就像是我朋友的父親情況嚴重我也建議他應該開刀,但若是症狀尚屬輕微,其實應該積極的從事健康行為:正確坐姿、延伸的站姿、脊椎運動調整肌肉結構、輕微倒立(配合倒立機)來去除重力、放鬆脊椎間關節壓力,甚至保守性治療配合藥物等,若進行積極的健康作為還是沒改善,再來開刀也不遲,畢竟這不是緊急的『椎間盤突出』,而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的老化現象,何必急在一時?總是要積極的自我『生產健康』試試看才對啊。
 
有沒有人覺得『椎管狹窄』特徵是『間歇性跛行』這點很奇怪?一般坐骨神經痛都是持續痛,怎麼會間歇性的疼痛,怎又跟走路有關呢?那是因為椎管內的骨質壁壓迫到神經,患者的疼痛並非來自發炎,而是因為神經在椎管內被緊緊的壓迫(請參考附圖),血液的輸送受到限制,此時如果神經是處於休息狀態,或許還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及活力維持正常功能,但一旦走路腿部用力,血液的供給量就會不足,於是造成神經無法發揮正常功能,進而引發間歇性的腿部疼痛,同時使得肌肉衰弱用不出力。
 
經由我這樣解釋,就可以知道我為何建議輕微症狀的『椎管狹窄症』,要鍛鍊功能,改善脊椎肌肉支撐力量、舒緩腰部壓力,促進循環、改善姿勢、甚至沒有高血壓、青光眼的人可以輕微倒立....等,因為唯有做到所能做到最好的那些事,才算盡力!要相信醫生,但也切莫過渡依賴醫療,先自我健康促進+後醫療管理,這才是最好的作法。
 
後來我有致電給老先生的兒子,希望他們能好好開個家庭會議,老先生其實很有意願自我生產健康,不必開刀的機會還是很高的,如果一旦不開刀,因而有好的生活習慣,反而脊椎會更健康喔!希望未來能聽到他們的好消息!

備註:間歇性跛行( claudication )不只『椎管狹窄』這一個因素,也可能是慢性動脈阻塞周邊血管疾病,一定要經過醫師專業的診斷,避免延誤病情。

 
歡迎參加:『脊樂抒壓研習班-腰酸背痛的人都應該知道的事!

用身體去記憶如何避免壞姿勢,並學習適合自身狀況的保健運動

 
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
身體智慧有限公司執行長
午安QQ發明人

~脊椎保健在行、立、坐、臥,生活形態就是健康狀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椎管狹窄 間歇性跛行
    全站熱搜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