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母親是嚴重的拇指外翻患者,她的脊椎、骨盆也都是歪曲的,加上我曾從三樓摔下來,除了脊椎造成壓迫性骨折之外,雙足踝也都嚴重受損,因而導致我對『足部生物力學』有很大興趣,並做了很多的研究,更試穿過多家國內外知名的『矯正鞋墊』。當然也希望藉此解除我的患者腰酸背痛的成因。以下分享足部與健康的基本知識:

人們會留意汽車輪胎磨損的情況及如何保養,但對於舉「足」輕重的腳則漠不關心,經常給予不人道的待遇,等到「足」下有疾才為之煩惱著急。當你以每分鐘一百步的步伐優哉遊哉在人行道走著,也許你覺得很舒適安穩,但是你的雙足卻是每分鐘承受一百次數十公斤的壓力,你一生當中,步行數十萬里路,足部的重要性不難想像。

腳或足一向是不太引人注目的,人們總以為它們是醜陋而令人討厭的麻煩製造者。其實自人類老祖先直立走以來,雙足在結構上必須支持幾十甚至上百公斤的體重,使身體平穩,雙手才能空出做更多事,在人類演進過程中,雙腳可說是功不可沒。每隻腳有26塊骨骼(人體有四分之ㄧ的骨骼在兩腳內),107條韌帶及19條肌肉,構造之複雜、精密不難想像。

而走路時腳的作用更加複雜,震動的壓力一開始由腳後跟負擔,然後沿著五個蹠骨傳送到五個腳趾底下的肉球,最後由腳拇趾使身體向前推進,兩腳交替作用,使你邁開步伐向前走。

 

足部健康,從小開始

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出現在地球上,當時環境對足的演化相當有利。人類的遠祖赤腳在鬆軟部平坦的地上行走,這對足是最有利的運動。後來人類穿上鞋子,在堅硬的道路,或是平坦的磁磚地板走動,腳就開始受到傷害,或者發育較差。如「足」下有知,它會懷念老祖先的幸運。現代人的腳不但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而且常受到善意的傷害。

幼年時期腳的骨骼正在發育,柔軟而富有彈性(骨骼必須到二十歲以後才能夠完全成熟定型),太小的嬰兒床及不合適的鞋子都將造成腳的畸形或發育上的障礙,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嬰兒開始跨出他或她的第一步時,通常搖晃不定。熱心的父母便設法幫助。其實不必操之過急,祇要是正常的幼兒,讓他赤腳學走,千萬不要為他或她穿上太緊的鞋子,不出一個月他們就能平平穩穩地走路了。

父母通常都會注意幼兒的心臟、肺、牙齒等器官的健康情形,並定期檢查,對於可能引起嚴重麻煩的雙足則顯得漫不經心,這大概是足疾很少致人於死的緣故吧!一旦在小朋友上小學後才發現腳趾畸形、腳板扁平,此時補就已太遲了,另外走路的姿適和鞋子合適與否,對腳的發育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對成長中的幼兒,父母應當時時注意他們的鞋子是否太小,同時最好經由足部檢測,來觀察並評估足部健康。

 

腳是第二心臟

雙腳被譽為人類第二個心臟,除了方便了我們進行各項活動外,由於腳距離心臟最遠,位置最低,在透過腳部運動時,充分地運用到足部肌肉運動,使雙腳肌肉的血管收縮、舒張而產生靜脈機能,能協助血液流回心臟,因此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肺方面的功能,加強腦部活動。因此雙腳若能正常的發育,或是給予最好的支撐,使我們可以行走自如,自然對身體有很重要的幫助。

你經常可以看到老人終日坐在搖動的安樂椅上或公園長椅上,這是因為他們長期不使用足而「足」下有疾,或是膝蓋疼痛等行走困難之故。如果你不希望坐在安樂椅上度過晚年,請務必多多留意足部健康,避免不知不覺中的的傷害。到年老時雖不一定能健步如飛,但至少不必整日坐在椅子上寸步難行。

 

足部生物力學與足部常見症狀

*長繭
腳底會長繭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腳底單位面承受過重的壓力,而在腳板上形成厚皮。再加上不合腳的鞋子長期不斷的摩擦、壓迫,導致皮膚角質層變厚、硬化,產生壓痛的感覺。

 

*拇趾外翻
除了先天因素外,大部分是因長期穿著不合腳鞋子所造成的,腳趾受到擠壓摩擦及壓迫,不但影響腳趾的伸展與活動,造成不適及疼痛,還會破壞了原本立足點的穩固,腳趾會因身體重量壓迫逐漸變形,就會造成拇指外翻的現象。

拇指外翻 圖解

 

*高弓足
所謂的高弓足是指站立時,可以感覺到身體的重量大都集中在雙腳的前、後端。外側的鞋跟磨損嚴重,因腳底內側的足弓較明顯及異常過高,又稱「空凹足」,這種情形常會伴隨頸肩酸痛的現象,或者引發膝關節的病變。

高弓足 圖解

 

*扁平足
扁平足台語俗稱為「鴨母蹄」。它是指足底內側足弓因先天或後天的因素而消失,失去原來腳部應有的彈性,因此足部容易產生疲勞感,另外不對稱的扁平足在站立時容易造成長短腿,因而導至骨盆不正,甚至引發慢性腰背酸痛。


鄭雲龍Dragon Cheng 脊椎保健達人
~脊椎保健在行、立、坐、臥,生活形態就是健康狀態~

 
文章標籤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許多人腰酸背痛時,會被不同的醫學專家們告知自己的脊椎側彎、骨盆歪斜,有些專家甚至告訴你哪一椎歪掉了,那個部位鈣化了,哪裡筋膜發炎了,哪裡長骨刺了...最後患者跟專家們都把注意力放在症狀及疼痛本身,而忽略了導致症狀的真正成因。
就算有民眾詢問成因,五成專家說不出所以然,跌倒、意外、發育、遺傳...眾說紛紜。少部分重視姿勢與力學失衡的專家,卻沒時間教育民眾如何將正確姿勢應用在生活中。我感慨:這是一個過度依賴醫療的世界,民眾不想承認症狀是自己生活造成的,醫生的注意力也放在症狀處理上。

我在這個一小時的演說中,目的是讓一個脊椎歪斜、長短腳、高低肩、反覆慢性腰酸背痛的人擁有最正確的觀念:
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可以真正的幫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請點選下方圖片連結聽演講:(聽的過程中若有演練,務必跟著我的指示一起做動作才能心領神會)

鄭雲龍Dragon Cheng 脊椎保健達人
~脊椎保健在行、立、坐、臥,生活形態就是健康狀態~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記得小時候父母常告誡我們電視不可以看太久,卻沒想到我們長大後卻必須一整天面對電腦,現在的文職上班族幾乎一整天都透過電腦來工作與溝通,下了班回家還是開機上網,甚至學生們也都淪為電腦遊戲的俘虜了。這麼長的時間在電腦桌前,如果沒有一個符合人體工學的電腦使用環境,相信我!不良姿勢加上地心引力的破壞力量無比強大,未來就準備接受慢性酸痛的折磨吧!如果你現在使用電腦後就想找人替你揉揉肩膀,更需要做以下的檢視,調整成符合人體工學的電腦使用環境吧!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相信許多人都有這個經驗:明明長期肩膀沉重如山或是腰痛綿綿,但傳統的醫學檢驗和X光檢查,卻無法確定症狀找出病因,患者雖然不舒服卻也無可奈何,醫師通常建議復健治療或給藥了事。令人不禁質疑,為何複雜的高科技醫學,卻無法給腰酸背痛患者滿意的解答或治療?

其實,大多數的腰酸背痛問題,並非疾病的影響,而只是一種人體力學的功能失常而已。根據統計,因為疾病引起腰背疼痛的比率不會超過百分之十,而一般人的腰酸背痛都是因為姿勢不良與缺乏運動使得脊柱的功能失常所造成的。

 

你的脊椎功能正常嗎?

頸肩腰背沒有疼痛僵硬或不適感,可能顯示功能正常,也可能是某種程度的功能失常。以心臟病來比方,我們知道心臟功能失常多年後,會導致大動脈硬化或狹窄,這種情況終將會引起血管阻塞,其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疼痛,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心臟病。同樣的,你的背部也可能失常好幾年,而自己毫不知情。隨著脊柱功能繼續失常,其累積的影響會匯集成一次劇烈的疼痛,當疼痛被控制住之後,背部會變得脆弱,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因此,每個人都有必要接受脊椎功能健康檢測,藉以評估脊柱的健康狀態,並及早發現潛在的脊柱問題,找出危害脊椎健康的禍因。

 

過去幾世紀以來,醫生、民俗療法、宗教療法、整脊以及推拿師,分別運用不同的技術來減輕患者的酸痛,然而大部分的例子,都是在症狀或疼痛出現之後,才開始進行治療,醫界大部分的努力還是著重在病發之後減輕疼痛的方法。也就是說,大部分專家的治療著重在疼痛本身,而忽略了功能的改變。對患者而言,難道疼痛消失了,就真的有如船過水無痕一樣沒事了嗎?事實上,人體天然的自癒力無所不在,不管治療的方式為何,百分之九十的背痛經過一段時間後都會有好轉的現象。問題是它通常會再復發,這意味著疼痛的減輕或消失,並不能視為問題的終結。

 

「疼痛」只是一個警訊,我們應該在致力於症狀緩解的同時,更應思索「疼痛」背後的含意,找出引起腰酸背痛的禍因。因為,症狀的成因遠比症狀本身更為重要喔。

 

那麼酸痛成因到底是什麼?很簡單,姿勢不良、缺乏運動如此而已!還不趕快加入『強背運動』的練習行列?

 

鄭雲龍Dragon Cheng 脊椎保健達人

~脊椎保健在行、立、坐、臥,生活形態就是健康狀態~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地心引力』是牛頓發現的,那一天牛頓悠閒的在蘋果樹下看書,『唉呦!好痛!』一棵成熟的蘋果掉了下來,正好砸中牛頓的腦袋!牛頓苦思;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呢?為什麼?牛頓摸著自己的腦袋…對喔!這就是地心引力!這就是地心引力,從此;地心引力就這麼被發現的。

在談脊椎健康或是美姿這個主體之前,讓我們先思考一個有關地心引力的問題:人類只要到了一定年齡,雖然不一定有酸痛症狀,但脊椎骨多多少少都會長骨刺。然而跟我們一樣有脊椎骨的狗跟貓,卻比較不容易長骨刺!為什麼呢?當我以此問題問我的聽眾時,答案會大致如下:因為狗、貓常啃骨頭所以有鈣質,因為狗、貓常伸展有做運動,也有人說它們不用打電腦…最後;終於會有人提出,因為狗有四隻腳我們人兩隻腳,狗的脊椎像桌子一樣是水平的.,而我們人類是直立的,由於地心引力的關係,身體的重量由上往下壓迫我們的頸椎及腰椎,所以人類容易受骨刺與酸痛所苦。賓果!這應該是較合理的答案吧!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12更新:目前已有線上的免費【強背運動】教學影片供觀賞,歡迎點擊前往觀賞。或者你也可選擇觀賞【脊樂抒壓之道】2HR演講錄影,了解正確的脊椎保健觀念,會更明確理解強背運動的重要性,也會更樂意積極練習以擺脫腰酸背痛。

 

這是強背運動最後一個動作了,上一個動作『側舉運動』的目的是強化脊椎的支撐,練的是肌耐力。這個動作一樣針對脊椎兩側側面肌群,但練的是肌肉的延展度,也就是柔軟度。

 

動作說明如下;

文章標籤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4.12更新:目前已有線上的免費【強背運動】教學影片供觀賞,歡迎點擊前往觀賞。或者你也可選擇觀賞【脊樂抒壓之道】2HR演講錄影,了解正確的脊椎保健觀念,會更明確理解強背運動的重要性,也會更樂意積極練習以擺脫腰酸背痛。

 

  側面肌群是指廣泛的從身體兩側的肋骨架開始一直到骨盆、臀部及腿部外側的肌群。主要是提供脊柱左右兩側平衡且良好的支撐力。

  如果身體兩側的側面肌群鬆緊不一,首先外觀上就會有高低肩、長短腳、脊椎側彎等不平衡現象。而肌肉無論過於鬆弛或是緊縮,都會導致肌肉無法有力的收縮,側面肌群就會失去支撐脊柱的功能,進一步連帶使脊椎關節與韌帶承受過多的壓力導致酸痛。

  側舉運動的目的是左右對稱的拉緊走了樣而鬆弛的側面肌群,也就是平衡的強化側面肌群的力量。
PS:側躺時保持身體完全一直線,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文章標籤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4.12更新:目前已有線上的免費【強背運動】教學影片供觀賞,歡迎點擊前往觀賞。或者你也可選擇觀賞【脊樂抒壓之道】2HR演講錄影,了解正確的脊椎保健觀念,會更明確理解強背運動的重要性,也會更樂意積極練習以擺脫腰酸背痛。

 

為什麼我們的脊柱需要保持一定的柔軟度?脊柱擁有好的柔軟度能使我們在活動時適當的分散壓力,假使我們將像機器人一樣僵硬,那麼代表背部的血液循環很差,並且無法將壓力分散,而如果壓力老是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點,那些區域就會經常疲勞酸痛。

為了強化脊柱的柔軟度,請多練習山峰山谷運動。
山峰山谷運動的功效:

1.在沒有負擔重量的情況下伸展整根脊椎骨,活動脊椎關節。
2.讓背肌與腹肌的張力恢復平衡,活動伸展大、小肌肉,促進循環。

山峰山谷運動的注意事項:
1.不可過度伸展到疼痛的程度。
2.動作要緩慢,呼吸要輕輕的、緩慢的進行。

文章標籤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我原本要去仁愛路上的『保力達』公司演講,因為颱風天取消,於是在家整理電腦中的照片及檔案,發現許多幾乎遺忘了的資料。尤其是過去幾年來持續推動自我健康促進的課程,有許多給我回饋的學員心得更是珍貴,除了提醒我要更加精進學習之外,似乎可以激勵想要來上課的人。於是我趁著颱風天整理整理放到部落格跟大家分享,在我心目中;這些願意公開分享的學員們都算是『先驅』、『有覺察與自決力的一群人』。給他們拍拍手更謝謝他們!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12更新:目前已有線上的免費【強背運動】教學影片供觀賞,歡迎點擊前往觀賞。或者你也可選擇觀賞【脊樂抒壓之道】2HR演講錄影,了解正確的脊椎保健觀念,會更明確理解強背運動的重要性,也會更樂意積極練習以擺脫腰酸背痛。

 

  腹肌在哪裡?腹肌位於人體腹腔的前面,可以提供脊柱前面的支撐。當腹肌能夠維持有力的收縮時,就會對腹部內的器官---胃部、大小腸、脂肪等產生一定的壓力。這就是腹部支撐人體力量的來源,有助於人體承受重量,並將力量更平均的分配到整個脊柱。許多人腹肌無力,甚至大腹便便,除了外型難看之外,對脊柱而言更是沈重的負擔。

  腹肌無力的話會如何?如果腹肌沒有足夠的收縮力(腹肌無力),也就無法發揮腹肌支撐脊柱的功能,那麼人體後方背部的肌肉就容易過度疲勞而酸痛。
蜷曲練習的功效:
(一)鍛鍊腹肌,提供脊柱良好的支撐機制
(二)拉緊走樣鬆弛的腹肌,有助於維持良好體態
注意事項:
練習過程中緩和的深呼吸,千萬不可憋氣。

文章標籤

dragon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